七大新规9月起实施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09:14:50

  住房租赁、个人消费贴息、社保缴纳、个人养老金、免费学前教育、禁塑令、AI强制标识

  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,《住房租赁条例》从出租住房安全标准、可租空间范围、租住单间人数上限、人均最低租住面积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要求。《条例》自9月15日起施行。

  同时,《条例》进一步推动租赁合同信息备案流程,本质上是让纳税流程更规范,而非之前网传“加征房东税”。

  对租客而言,备案将带来实质福利:凭备案合同可享受每月800-1500元的个人所得税扣除,年省最高1.8万元。部分业内人士表示:“备案不是征税触发器,而是权益保障书。”

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市场之所以对备案如此敏感,说白了,不是税率高低问题,而是征税执行力度问题。试问,以前谁为这部分收入报税?以后如果银行和税务信息共享了呢?

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,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、养老生育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旅游、家居家装、电子产品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。

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,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、养老生育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旅游、家居家装、电子产品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。

  今年8月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二)》,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争议问题,统一法律适用标准,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,解释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。

 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。该文件首次对社保缴纳义务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。

 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用人单位规避社保缴纳、劳动者主动放弃社保等问题,司法解释作出明确规定:

 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,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,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。

 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,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,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。

  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对外发布《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,明确具体操作办法,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。

  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,本人(或配偶、未成年子女)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,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(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)累计超过本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;

  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,本人(或配偶、未成年子女)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,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(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)累计超过本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;

  此前,参加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,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。一是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,二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三是出国(境)定居。

  《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》明确,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,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。

  根据意见,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,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,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。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,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。

  今年7月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《上海市一次性餐具管理条例》,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。这部开创性法规摒弃传统“限材”思维,率先将“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快降解”作为强制性技术指标,推动产业从材料创新迈向系统化闭环。

  条例实施后,使用不合规的一次性餐具将不再是“不环保”的道德问题,而是明确的违法行为。依据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,若餐饮门店、商超等仍使用禁限名录内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,主管部门将责令改正,并可处1万至10万元罚款。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行为,可并处停业整顿。

 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办法重点解决“哪些是生成的”、“谁生成的”、“从哪里生成的”等问题。要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,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,让人工智能技术“可信赖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